喜迎党代会 | 聚焦有组织科研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日期:2024-12-25阅读:

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大庆师范学院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即将召开,这是在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全力推动学校“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会议。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大庆师范学院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大庆师范学院特推出“喜迎党代会”专栏,展示我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进一步凝心聚力,激发全校师生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不断奋进,勇担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以崭新的面貌和作为,开启学校发展的新篇章。

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科学定位、认真谋划,以加快建设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高质量为目标,对接龙江“4567”现代产业体系和大庆“1357”现代化产业体系需求,聚焦有组织科研,不断优化学科结构,持续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庆师贡献。

对接产业需求 学科设置不断优化

先后出台《大庆师范学院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大庆师范学院学科带头人、学术(后备)带头人管理办法》,制定《大庆师范学院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工作推荐方案(2023-2026)》,扎实推进专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工作。按照专业学科一体化建设思路实现我校学科体系重构,强化应用型学科方向和交叉性学科特色两个维度,凝练学科方向,培育学科特色优势,依据龙江“4567”现代产业体系和大庆“1357”现代化产业体系需求,开展两批次校级重点学科遴选工作。2024年度,遴选校级重点学科11个,培育教育、材料与化工、旅游管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研究等优势特色学科4个。

学校领导带队前往兄弟院校调研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工作

对接产业需求 我校开展两批次校级重点学科遴选工作

以平台建设为依托 人才团队不断集聚

学校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围绕重点学科加大科研平台建设力度,发挥人才聚集能力,新增国家级科研团队1个,省级科研平台6个,初步形成了以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核心的科研团队。张平、张国发、张晓梅荣获教育教学领域“金雁”专项人才称号,任国领、刘永皓荣获基础研究领域“金雁”专项人才称号,马吉芬、刘楠、刘春玲荣获文化领域“金雁”专项人才称号;以曹丰慧为带头人的“微纳米材料与光电器件创新团队”成功获批大庆市领航英才庆雁支持计划首批团队中的“新雁”专项团队。

2019年1月,黑龙江省油田应用化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通过备案

学校相继获批黑龙江省学术交流基地

2024年12月5日,大庆教育人才科技振兴大会通报了首批庆雁支持计划人才(团队)名单,我校有1个团队和8人入选

开展有组织科研 高层次项目成果不断涌现

先后出台《大庆师范学院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大庆师范学院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等制度,完善科研管理机制,营造优质科研环境。积极引导有组织科研,持续打造庆师“学术沙龙”,积极举办高层次学术会议,做好纵向课题逐级培育,强化国家级项目申报与获批。新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中央“马工程”重大课题子课题1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17项,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项。

持续打造庆师“学术沙龙”,开展跨学科跨团队的交流研讨

2023年9月23日 我校成功承办“百年铁人与新时代劳模文化”学术论坛暨全国劳模文化研究联盟第六届年会

加强政企校合作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加强黑龙江省重点培育智库大庆精神与龙江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建设,提交智库建议150余篇,被采纳应用90余篇,其中15篇获省委书记许勤、省长梁惠玲等省级领导肯定性批示。深入推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政企校合作,先后与杜蒙、望奎、漠河等政府和大庆文体旅集团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余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出台《大庆师范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大庆师范学院知识产权管理办法》,促进自主创新成果转化,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动知识产权运用。大庆油陶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学校全口径科研经费7300余万元,其中技术服务费近3500万元。

我校多篇智库成果获得省领导肯定性批示

2024年3月13日,市委书记李世峰来我校调研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2024年12月,我校与肇源县人民政府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

2023年12月,我校与大庆文化体育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举行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

2019年1月,我校黑龙江省重点培育智库大庆精神与龙江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入选CTTI来源智库

未来,学校将贯彻落实好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有效整合学科力量,集中优势资源协同创新,着力推进科技攻关,在优势学科领域加强战略性谋划;持续强化有组织科研,加强科研平台、科研团队建设,强化目标引导和管理统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产出更多高层次高水平研究成果;提高科技服务效能,深入开展政企校合作,拓宽合作广度,推进融合发展,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内容来源:科研处)